世界四大著名音乐指挥家是哪四位?
指挥家是从事乐队指挥的艺术家。一般交响乐队、合唱团都设有指挥。乐队指挥指导整个乐队的音乐演奏,使得多个声部的演奏能够成为一个整体,可谓一个乐队的灵魂人物。对乐队的指挥也是音乐的一种诠释和再创作。指挥家詹姆士·列文曾说:「指挥棒也是一种乐器。」有人说,听音乐,就可以知道指挥的性情修养。17,18世纪,大部分音乐作品都是以小合奏团的形式表演的。有乐团里的积极分子负责组织,没有指挥,乐团也能演奏得非常好。指挥这种职业在19世纪开始成形。那时候,随著音乐作品对乐队规模不断扩大,没有指挥的乐队演出变得非常困难。所以指挥这一职业应运而生。中国最早的一位指挥家当是郑志声。世界著名的女指挥家有娜蒂娅·宝兰歌(Nadia Boulanger),中国的第一位女指挥家郑小瑛,香港女指挥家叶咏诗深刻启示 就像本世纪上半叶的许多指挥家一样,弗里茨·雷纳也是指挥大师尼基什的崇拜者,他利用一切机会观看尼基什的音乐会和排练,尽量仔细地观察尼基什的每一种指挥技巧,模仿尼基什的每一个动作和手势。 然而,有一个经历给了雷纳以很深刻的教训。那一次,尼基什指挥演奏的是德国作曲家威柏的歌剧《奥伯龙》序曲。雷纳发现,尼基什用-个非常有表现力的手势引导乐队奏出了序曲快板部分到来之前的那个强烈的和弦,取得了令人陶醉的效果。后来,在雷纳自己指挥这首乐曲时,他迫不及待地把学来的这个手势在乐队面前试验了一下。出乎他意料的是,虽然他运用了和尼基什完全相同的手势,但根本没产生同样的效果。 这个经历使雷纳认识到,单纯模仿那些指挥大师的手势是无用的,每-位指挥家都有他自己的手势和独特的信号,他将根据自己的生理特点和启发人的能力而发挥这些手势和信号对乐队队员产生的影响。一个真正的指挥家的才能正是表现在这一方面,而不是表现在他的动作上。 没有指挥的乐队 “指挥对于乐队到底起什么作用?没有他乐队能不能演奏?” 这是很多人经常会产生的疑问,它反映了人们对指挥的作用的不理解甚至怀疑。 带有这种怀疑的不仅仅是一般的音乐爱好者和那些根本不懂音乐的人,也包括某些专业的音乐家,于是,在1922年,莫斯科出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演奏团体“帕西姆凡斯”,这个古怪的名字是下列名称的俄文字母缩写:第一无指挥交响乐队。这个乐队是由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小提琴教授采特林发起成立的,其成员都是来自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和莫斯科音乐学院的优秀演奏家,他们有意向人们证明:没有指挥也可以演奏。由于没有指挥,他们通过集体讨论来形成对每一首乐曲的处理方式,通过大量极其认真、细致的排练,他们使自己的演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个乐队演奏过大量俄国和欧洲经典作曲家的作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当苏联著名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从国外回到莫斯科听了这个第一交响乐队的演奏之后,有人问他有什么感受,他回答说:“我十分喜欢这个乐队的演奏,不过,如果有指挥就更好了。” 10年后,“第一无指挥交响乐队”解散了。以后没再有人尝试过成立“第二无指挥交响乐队”。
当今的指挥家谁指挥莫扎特作品的水平最高
音乐指挥家?中国彭修文、余隆、高占全马塔(Eduardo Mata,1942~)墨西哥指挥家。指挥技巧精堪,节奏感敏锐。以指挥拉威尔的《达芙尼斯与克洛埃》、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三乐章交响曲》、《春之祭》,法雅的《西班牙庭园之夜》著称。马泽...